孩子,你当学会在心中栽下感恩的种子。
——读柏杨《丑陋的中国人》有感
东中市实小陆琰
在柏杨的《丑陋的中国人》里,他率直犀利,将国人陋习的“外衣”层层剥去,初接触颇感难堪。然而,只有正视,方能改正,否则,这些顽疾将如影随形,绵延不绝。
在教育这块苗圃里,我也常见孩子们的习惯之疾。譬如,我曾问孩子们:“你们感受到老师的爱了吗?你们又是如何回应这份爱的?”他们或许能列举无数老师的关怀,而当问及对老师的爱时,回应却是寥寥。在日复一日的教育生活中,老师们默默做着琐碎而重要的事,却鲜少听到一声简单的“谢谢”;在孩子不适时,我们喂药喂水,却往往听不到一句感谢的话语。
问题究竟何在?脑海中回放着日常的片段:夜幕降临,老师和孩子一同等待迟来的家长;午餐后,小组长忙碌的身影旁,是心安理得享受他人的付出的孩子;快餐店角落,孩子品尝美味,而母亲眼中满是慈爱……
我无意评判,深知“爱与感恩”对人生的影响深远。中华民族,礼仪之邦,自古有“滴水之恩,当涌泉相报”的美德。我们应从说“谢谢”开始,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心,让他们记住他人的帮助,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。
“感恩”对今日的孩童而言,更是不可或缺。它是一种生活态度,一种品格。缺乏感恩,人际关系将变得冷漠。如今,孩子挥霍无度,对父母的辛劳、朋友的帮助鲜少言谢,不满时更是任性。爱,应当是相互的。我们不仅要关爱孩子,更要教会他们关爱他人,付出爱心,给予帮助。
让孩子们学会感恩,就是教他们尊重他人,对别人的帮助心存感激。让他们明白,每个人的幸福都建立在他人的付出之上。当孩子们学会感谢他人的善举,他们也会想到——“我亦应如此”。让我们与孩子一同沐浴在感恩的洗礼中,因为感恩能消弭心中的怨恨,净化世间的尘埃,它是人格的支点,让世界更加绚丽多彩,让人心更加美丽。
让我们从感恩出发,共同培育心灵的花园。